緊急報警系統發展迎來新的挑戰
在應對突發事件措施和全社會不斷增長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動下,應急產品研發和生產催生了應急產業及緊急報警系統。據相關數據統計,2013年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08.4億元,事故災害造成死亡失蹤69434人,消防、安防、安全應急、信息安全、應急通信裝備、反恐裝備、食品安全監測設備等領域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值達到近萬億元規模,我國防災應急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自2008年以來,我國經歷了多起重大自然災害。南方低溫雨雪冰凍、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災害接連發生,同時也出現了火車站暴恐事件、上海外灘踩踏事件、SARS病毒、禽流感等突發事件和疾病,給國家和民眾帶來巨大的損失。事后總結這些災難和事件的教訓,我們不難發現,運用科技的力量,提高防災應急、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過去的防災應急系統中,安防主要是提供基礎的數據以及進行可視化復核的作用,但隨著智能化趨勢的發展,以及智能分析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逐漸延伸,安防行業,尤其在交通領域,智能分析技術對于車流量的統計和交通的疏導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預警系統更是能提前感知災難的發生,能防患于未然,監控系統更是為事后抓捕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力的線索和證據支持。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分析等技術的融合,防災應急逐漸向由孤立邁向融合,由人防物防過渡到技防,由城市走向農村的趨勢發展。
由孤立走向融合 防災應急向智慧城市靠近
隨著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國外恐怖勢力的不斷壯大,防災應急系統的必要性越來越重要,尤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制造業的興盛,在加速工業化的同時,也加劇了生產事故的風險,對生產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在這些因素之下,實施科學有效的應急救援是當今社會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而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防災應急產業逐漸被納入智慧城市建設之中。現今,居民防災減災應急意識正在不斷提升,家庭應急物品也逐漸走入千家萬戶,防災應急不再僅僅是為了應對突發性災難和事件的發生,也被納入智慧城市建設范疇,更為防災應急產業的帶來了新的春天。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趨勢,不僅安防廠商們在應急產品上不斷推出民用化產品,從廣義上說,家庭用戶對于防災應急產品的需求由過去的防盜報警逐漸向兒童、老人的安全看護等方向拓展,將民用市場統籌進家庭防災系統中。
而在安防行業,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未來在安防行業將會出現更多大而全的應急公司,而一個整合的系統將會接入更多的設備,企業也會將產品不斷進行擴充,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應急產業未來將不僅僅局限于安保和報警,更多的會向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延伸,成為綜合性的產業格局。
由城市走向農村 農村應急市場全面開花
城市化發展飛速的中國,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城鄉差異大、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成為最主要的問題。大城市聚集了龐大的人口、資源、產業,城市受災對象的集中性、城市災害后果的嚴重性和放大性,使應急管理工作任務繁重,而中小城鎮、鄉村往往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安全保障能力偏低,從而形成我國高風險的城市和不設防的鄉村并存的局面。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在政策的支持下,農村應急市場逐步打開,而發展一種輕量化、高機動性、可實施組合化救援的應急裝備成為服務城鎮化的必然選擇。
由單一走向科技 應急產品多樣化發展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了應急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應急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為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這是我國首次對應急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其中重點方向主要是集中在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應急服務等方面,同時也要求以后的應急產業都要基于大數據,通過智能分析將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在森林火災、水利、環保等方面,還需要紅外技術、物聯網溯源技術等技術的支持,此外,隨著無人機在應急事件中廣泛的應用,防災應急產品逐漸由單一走向科技,呈多樣化發展。
挑戰重重 核心技術是企業取勝的關鍵
《意見》的提出,一方面為應急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對于引入外資的支持和國際交流的鼓勵,將在近期內不斷吸引大批的外企進入應急產業,同時也將帶入國外的新技術,而國內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將被淘汰,行業格局將重新洗牌。
然而,目前的應急市場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的標準還需要進一步落地,各個企業都有各自的預案和標準,但都難以達到統一,也沒有與各個產業之間進行連通。應急指揮從最早的應急指揮系統到后期的融合通信系統,需要接入不同的模擬話機、手機、視頻監控的數據,但各個系統之間的協議標準沒有進一步的明確,各個行業的預案也不全面,沒有真正從智慧城市的角度考慮大而全的預案,彼此孤立,不兼容。
此外,任何產業都會遇到同質化的問題,應急產業的市場需求很大,也吸引了眾多安防企業的加入,安防企業從最初的被集成轉向擴充應急產品線,將應急納入企業的產品鏈條中。
企業要想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取勝,從而不被淘汰,首先,掌握核心的編解碼技術和通信技術是優勝劣汰的關鍵;其次,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因為應急系統對于穩定性的要求很高,應急產品的穩定性和性能要求也相應提升;最后,規模化生產,也是考量企業規模的標準之一,一旦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必然能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也便于成功推向市場。